许多人认为,教育是团结国民的主要工具,因此在过去多年来,强化国小和国中教育的呼声此起彼落,间中更不乏鼓吹单一源流教育的主张。
事实上,地球村的形成和国际化所造成的竞爭,我国不得再墨守成规,把教育自我设限在国语或母语教育,以及本土教育的框框。国民必须具有国际观,必须有机会接受多元化和优质教育,才能提高国家的竞爭能力。
在各种中学竞相设立起来的同时,一些人为国中的存亡感到担忧,有者更担心学生不把国中列为首选,会使到国民无法团结。前高教部副部长拿督赛夫丁则有另一套看法。
老师会灌输价值观 多元教育无阻团结
赛夫丁强调,不同类型的中学並不会阻碍我国国民团结。他不认为各类型学校,如国际学校、私立中学、独中的存在会阻碍国民团结,“因为我相信无论甚么类別的学校、每个老师都会灌输、教导学生团结爱国。我同意国中可以促进国民团结,但是並非每一个国中生都爱国,因为並非国中学生就肯定明白团结的意义;同样的,这也不表示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就肯定不明白团结的意义。”
他说:“因为国民团结是个很复杂的课题,不是说我们把孩子送进国中受教育,就一定很爱国;就好像带头巾的女人不一定就是好人,没戴头巾的女人並非一定是坏人一样。”
应办跨校课外活动。他建议,政府若要进一步促进国民团结,应该举办跨校的课外活动,让附近的各类型学校可以共同参与,让学生们有互相交流的机会,以进一步促进国民交流与团结。同时他表示,越来越多父母不把孩子送进国中,是因为对教育素质的考量。而教育体制的朝令夕改则並非影响父母决定的主因,因为很多父母將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是基於对孩子未来升学的计划。
应加强国中教育素质
赛夫丁也指出,我国很多领袖鼓励將孩子送进国中,却將自己的子孙送进私立学校,这可以看得出他们对国中也不是真的有信心。如果政府要挽回家长对国中的信心,就应该要加强国中的教育素质,特別是数学和语文课,甚至可以考虑在国小增加华文课。
赛夫丁以小学为例,很多马来父母因为考虑到华小数学和华语科的素质,而將孩子送进华小。另外他也提到,许多马来父母不喜欢孩子到国中学习,是因为一些国中越来越像宗教学校,而父母亲认为,这並不是適合的教育方式。
国际学校最大卖点 英语教学为出国准备
至於国际学校越来越受欢迎,不是没有原因的。国际学校最大的吸引力,是其课程內容是以英、美国家为根据,而且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非常適合准备出国的学生。当然,国际学校並非人人唸得起,非得家庭经济许可的孩子,才有机会就读国际学校。
所幸除了国中和国际学校供选择,马来西亚还有60所独中。许多独中是採用双轨制,学生同时考统考和政府考试,教学母语和英语並重,学费也在多数普通家庭的负担能力之內,使到一些在城市的独中深受欢迎,学生人数每年增加,学额甚至供不应求。因此,不管是国中(包括国民型中学)、私立和国际学校以及独中,都各有其吸引力,都为家长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家庭视各方面考量作出决定。
杨礼昭:拥特质吸引力 独中无须模仿国际学校
槟州TENBY国际学校第一任校长杨礼昭曾经是檳华国民型中学的校长,对两者之间的分別有深入的认知。她受访时说,国际学校之所以受到本地家长青睞,主要原因是其教学媒介语为英语,第二原因则是国际学校的课程內容相当宏观广大,敘述的是世界性的知识,学校课本则是採用英国的。
国际学校的考试制度也是採纳英国的制度,是国际通用的考试模式。她指出,当年教育部曾规定本国学生及外国学生在国际学校就读的比例,不过,后来则完全开放了,使得更多本地家长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就读,以期为孩子日后到西方国家留学铺路。“不过,在国际学校就读的本国生,他们还是必须进修马来文、歷史及道德教育,其他的课程则跟隨英国的课程及考试制度。”
杨礼昭曾经是檳华国民型中学的校长,她在2005年於公职服务退休后,就出任斯里檳榔私立学校(SRI PINANGPRIVATE SCHOOLS)高级校长兼首席执行员,之后更在2007年参与创立了檳州TENBY国际学校,出任该校第一任校长,之后於2009年正式卸任。
让华裔生自由选择学校
杨礼昭一向来所秉持的信念是,让华裔子弟百花齐放,而这信念更应该落实在教育上,让华裔生自由选择欲进入华文独中、国际学校或是政府学校就读。“让华裔生分佈在这些教育机构,日后学有所成,他们將回馈华社。我们不需要去比较其他学府的优劣,最重要是,孩子们找到了最適合自身的教育模式。” 她强调,华文独中还是有自己的吸引力,无须模仿其他学府如国际学校的办学模式,若是模仿,反而失去了华文独中的特质及存在意义。
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移民申请条件:
1.定期存款50万马币(50岁以上为35万马币)
2.家庭月收入不低于1万马币
批准后:
在马来西亚存款30万马币(50岁以上为15万马币)
马来西亚移民及房产咨询热线020-29051986,18680557904
电话咨询
+852-667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