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滨屿移民!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移民信息 > 马来西亚房产资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是谁?初听,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可是,当我们翻阅他沉甸甸的人生履历,就会感到,他的名字该是何等的如雷贯耳——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世界著名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嘉里集团董事长……2016年2月,他以100亿美元的身家,第11次蝉联亚洲版《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榜首。只是由于过于低调,在许多记者眼里,他更像一位隐者,数十年来公开接受过的采访只有两次。 在多次与嘉里集团约访无果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这次特殊的寻访。

  家乡在新山

  有人说,郭鹤年近年来常回大马新山。这里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城市、柔佛州的首府,也是郭鹤年的家乡。

  早在1909年,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从中国福州来到新山,在兄长开办的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类生意的东升公司打工,并由此步入商界。由于郭父的努力,在二战后的短短几年里,郭氏家族企业迅速壮大,成为柔佛州乃至整个马来西亚著名的富豪家族。

  14年后的1923年10月6日,郭鹤年降生在这个名声显赫的富豪之家。他的少年时光乃至青年时代都是在新山度过的。在这里,兄弟排行老三的他和两个哥哥先后就读于马来西亚极负盛名的学校——新山英文书院,而后又进入当地著名的华文学校宽柔中学学习了一年。也就是这一阶段的语言学习,培养了他良好的英文基础和华语沟通能力,更让他和不少日后的马来西亚政界要人成为好友。对这段时光,郭鹤年始终念念不忘,若干年后他曾说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接近他。”甚至在许多时候,带着对新山求学岁月的感激,他会不经意地向人们提到新山,提到英文书院和宽柔中学,这里,有他青春韶华的太多回忆。

  一晃儿几年过去了,在父亲的支持下,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的郭鹤年决定自主创业。1947年,年仅24岁的他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成立了力克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1948年,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去世。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郭家第二代把家族资产联合起来,于一年后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25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董事主席,开始领航郭氏企业这艘商业巨轮。


  低调、优雅、朴实,是外界对郭鹤年的一致评价

  郭鹤年很快便显露出过人的眼界。当时马来西亚没有一家炼糖厂,通过本地市场调查和到国外考察,郭鹤年发现了这块巨大的商业蛋糕。想到就做,这是郭鹤年的性格。他配合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

  时值20世纪50年代末,郭鹤年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炼糖业。到上世纪70年代初,郭氏企业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鼎盛时期,郭氏企业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1976年,郭鹤年发动了一场倒置收购行动,将玻璃市种植变为郭氏的商业舰队,马来西亚糖厂成为玻璃市种植的子公司。

  糖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为郭氏企业积淀了厚重的商业底气。一位长期从事郭鹤年商道研究的华裔学者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说,郭鹤年是个运筹帷幄的商人,他看似不精于侃谈,这恰恰是他商道里的大成之道。他遇事果敢,深谋远虑,说得少、做的多,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企业家。

  正如这位学者所言,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具有超强执行力的郭鹤年利用在糖业上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域。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到粮油,日积月累,后积薄发,郭鹤年不但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更让这个王国持续向上。

  “在商界,他从不张狂,看似沉默不语,却往往在整个布局完成后让人恍然大悟,当别人举手称道时,市场先机已逝。”他当年在新山生活和创业的事业伙伴及至后辈企业家,都一致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郭鹤年是个无法超越的人。这种无法超越不单单是物质财富的多少,还包括了一个企业家精神层面的富有。

  但在郭鹤年看来,自己和家族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父亲郭钦鉴早年身体力行的结果。“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等,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郭鹤年曾在一次演说中如是说。

  的确,家族企业的品质传承,郭氏企业是个典范。许多新山商界元老十分认同郭鹤年的观点,直到现在,在新山市惹兰亚相还有一条街叫“郭钦鉴路”呢。甚至在许多老一辈新山人心里,郭鹤年还住在新山,因为这里是他生命的根。

  

  2012年12月,郭鹤年荣获中国中央电视台 年度经济人物“终身成就奖”

  狮城舞彩练

  有人说,郭鹤年一直住在新加坡。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人生和事业中的几次重要转折和飞跃,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新山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青年郭鹤年在这里创办了力克务公司。但其在狮城新加坡真正大手笔的商业之舞,应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马来西亚获得巨大成功后,他立即将商业基地转移到新加坡。在这里,他投入巨资,揭开了后来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的盖头。

  当时,郭鹤年注意到旅游业将大有可为,而酒店业与旅游业息息相关。1971年,他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极富浪漫色彩的名字,超一流的管理服务水平,使香格里拉酒店一鸣惊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客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坐落于占地15英亩茂盛的植物园之中,位于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商圈,信步可达乌节路休闲与购物区。这里是独一无二的都市热带绿洲,繁华中独享幽静,新加坡的心脏——总统府就坐落在这条路上。有人说,正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香格里拉”的辉煌。酒店建成后,连续多年被评为亚洲地区和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之一,新加坡“香格里拉”版本也因此被誉为香格里拉式优质服务的“发源地”和“孵化器”。

  像当年糖业商战一样,定位于高级酒店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战成名。郭鹤年趁热打铁,开始在新马泰布局。渐渐地,“香格里拉”被认为是高级、奢华、与众不同的象征。所以,在郭鹤年后来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命名为“香格里拉”。

  但鲜有人知的是,郭鹤年创办的香格里拉酒店原本并不打算叫“香格里拉”。关于它的由来,著名华人传记作家毕亚军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段子。那是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正合资建设酒店期间。一天,一位法国朋友问他,你做酒店,想好叫什么名字了吗?郭鹤年说自己已经想好,并且把想好的名字告诉了对方。这位朋友听了他想出的名字以后,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笨蛋。郭鹤年听了吞了一口气,征求意见地问他:“假如你是我的话,你会取什么名字?”那位法国朋友想了想说:“香格里拉吧。”香格里拉的名称来自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失落的地平线》里。郭鹤年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个名字很好。于是,“香格里拉”这个全新的酒店品牌诞生了。

  在郭鹤年的悉心培植下,香格里拉酒店很快成为一个跨国性的酒店网络,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豪华酒店集团,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柬埔寨、印度、缅甸、菲律宾、卡塔尔和斯里兰卡,被视为世界最佳的酒店管理集团,也是华人社会唯一得到世界顶级认同的酒店品牌。至此,继“亚洲糖王”美誉之后,郭鹤年又赢得了“酒店大王”的殊荣。特别是2015年11月7日下午,全球瞩目的“习马会”在这里举行,使“香格里拉”再次誉播世界。

  香格里拉,是静卧在中国西藏群山中的“世外桃源”。这里群山环抱,远离尘嚣,美景如画。在郭鹤年心中,他构建的“香格里拉”就是这样一个幽雅的心灵居所,他希望这里能成为所有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不受干扰地卸下所有负担,尽享生活的静谧与美好。就像他的低调处世原则一样,不论他现在多么知名,他还是像隐士一样希望不受外界名誉受累,执意把自己隐于媒体的聚焦之外。这一点,记者在新加坡寻访时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新加坡媒体人,几乎很少有人面访过郭鹤年。“想面访郭鹤年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出席重大的商务活动,郭鹤年的身边也鲜有记者。”一位新加坡的老报人告诉记者,他做记者20多年,只是远远地看过郭鹤年几次。

  但这种低调,并不影响媒体对郭鹤年的赞评,反倒吸引了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据报道,仅近十年来,至少有数百篇关于郭鹤年的长篇报道被各路记者发表在报刊和网站上,几乎每一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郭鹤年与新加坡渊源深厚。在许多狮城企业家心里,他就是新加坡人,而且还是狮城的商界领袖。他在这里开始创业,又在这里开启了事业的华章。甚至可以说,他庞大的商业帝国就是在这里奠基的。数十年来,他直接参与了新加坡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进步,是新加坡财富和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社会贡献,新加坡政府曾颁奖给他,当地一家主流媒体更是把“新加坡著名企业家”的荣誉奖牌授给了他。

  

  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心系祖籍国

  寻访还在继续。

  ——中国香港的一位财经记者打来电话说,郭鹤年先生这些年一直住在香港,他的集团总部就设在香港,他旗下的大部分资产都在这里,包括大量的豪宅、商场、酒店、办公室等等。目前,他正全力开拓企业在中国大陆的版图。

  ——中国北京的一位记者朋友发来短信说,郭鹤年应该在中国福建,那里是他的祖籍地。2015年10月,第八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在厦门举行,郭老还亲自出任了筹委会主任……

  的确,数十年来,不管在香港还是内地,人们会经常从电视和报端上,看到这位华裔商界老者在中国大地奔走的身影。

  郭鹤年是一个用行动说话的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构建新加坡商业帝国梦的同时,他携资进军香港,将商业重心转移到了“东方之珠”,随后转战中国内地,一直到现在 ,始终初衷不改。

  在香港,他成立了嘉里贸易公司,从事期货买卖,注册资本4000万港元,并在其下成立了贸易、房地产、金融服务等事业部门,在当地展开大规模的投资行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中国与英国针对香港1997年回归问题争持不下,使外资不敢放胆投资中国,当时香港投资气氛十分低迷。但郭鹤年对香港回归中国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此间将大笔资金投向了香港房地产业——先后与林绍良在尖沙咀东部地区兴建了拥有720个房间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与黄廷方在尖东兴建写字楼;与中资的侨光置业合资发展杏花村;与华润合资建港岛香格里拉酒店。这种"人弃我取"的投资气魄,令其在香港名声大噪,成为名震香港的商界大佬。2014年9月,他以“香港富豪”的身份与李嘉诚等名流赴京,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讨论香港的未来发展。

  “郭鹤年是个可以影响香港经济晴雨表的重量级人物。”一位对香港经济颇有研究的中国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郭鹤年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马来西亚,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中国。”

  对中国大陆,郭鹤年更是贡献卓著。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郭鹤年积极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成为第一位投资中国大陆的马来西亚企业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开始了“香格里拉”在中国的全面布局。尔后,他又耗资5亿美元在北京建造了国家贸易中心。八十年代末,他又将数以十亿计巨资投向植物油加工、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和产业。至今,他在中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已达50亿美元,项目遍布大江南北。

  郭鹤年对中国的贡献,早在27年前就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赞誉,曾花40分钟时间专门接见他。那是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的最后一次正式对外会见。那天,邓公握着他的手,高兴地拍照、交谈,盛赞他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这次谈话,被收入随后由中国官方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中。

  岁月更替,精神永恒。在中国,郭鹤年受到许多人的崇敬。2012年12月12日,有着“中国经济界奥斯卡”之称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当主持人宣布将“终身成就奖”颁给时年89岁的马来西亚华商郭鹤年老人时,成思危、朱光耀、赵小兰、杨元庆、马云、梁稳根等中国政要、经济界名流以及场内嘉宾纷纷起立,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当年在现场参与颁奖盛典实况报道的一位央视媒体人告诉记者,那天,当郭鹤年走上领奖台,从时任中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手中接过“2012年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奖杯时,脸上溢满了微笑,一边举杯,一边向黄主席和台下的嘉宾们致意。他步履稳健、气宇轩昂、神采飞扬,若不是主持人的介绍,很难有人相信,这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

  记得20多年前,郭鹤年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马来西亚,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中国。” 如今,94岁高龄的郭鹤年依然不忘这份责任与使命,为他的国家和祖籍国,奉献着自己那颗拳拳赤子之心。

  郭鹤年住在大马新山,郭鹤年住在狮城新加坡,郭鹤年住在中国香港,郭鹤年住在内地福建……从“马来西亚首富”到“新加坡著名企业家”,从 “香港富豪”到著名华人企业家”……在寻访郭鹤年的日子里,这些听起来有板有眼、查起来真实有据的信息,曾一次次让我们不知所措。但随着寻访的深入,我们的心很快就释然了——他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位商界老者,他博大的心怀里,始终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他的精明睿智、博爱慈善,已经沉淀为一种财富智慧和道德文化,滋养着这个社会的肌体,引领着我们奋进与思考。这些年,他的身份随着事业履痕而不停的变换,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入到了所投资的那一片片土地,他人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心灵居所。他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豪,更是一座精神丰碑,深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在线评估,定制出国方案!
姓名:
电话:
标签:

电话咨询

020-29051986